電影評論(2016-2017)

《電影》The First Monday in May/時尚惡魔的盛宴:東、西方的文化結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bJ7Puqb5Ls

時尚惡魔的饗宴,這樣的翻譯名會讓人誤以為是Anna Wintour的個人紀錄片,但其實並不盡然,正確的片名為The First Monday in May,在五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其實片名會取這樣是因為此片在講述的是位於五月第一個星期一開幕的MET GALA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慈善晚宴,在博物館內舉辦的慈善晚會,想當然爾必須要有些主題才能引起募捐,而最能引起話題的就是時尚與藝術的結合,透過展覽、商業的結合來吸引名人捐款,而這次的展覽主題是China: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中國;鏡花水月)

先拉出幾個比較重要的角色介紹一下(其實都是名人,所以善用google就能找到詳盡的身家資料),此部片有兩個靈魂人物,一個是在幕後的Andrew Bolton,一個則是熟為人知的「時尚惡魔」vogue主編Anna Wintour(由前任助理所撰寫的小說,穿著parda的惡魔翻拍電影後,使眾人都這樣稱呼Anna Wintour)

Andrew Bolton,1966年-
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的服裝研究館部館長。辦過幾個較知名且成功的藝術展覽:fashion designer Alexander McQueenChina: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wiki)

Anna Wintour,1949年11月13日-
她從1988年起便開始擔任美國版《vogue》雜誌的主編。其標誌性造型便是內卷的鮑勃頭髮型和墨鏡。溫特已經成為整個時尚界的教母,大多數人們稱讚她對時尚潮流的引導以及她對新秀設計師的支持。(wiki)

王家衛,Wong Kar-Wai,1958年7月17日-
電影導演、監製及編劇,擅長文藝電影。(wiki)

透過預告片,我們會被大量的社交名人、社群寵兒、名模、歌手及演員給吸引住,華麗的紅毯、大量的鎂光燈以及令人目不轉睛的誇張服飾。但其實重點都不在於這些,在藝術品的襯托、晚會的營造下讓這些「名人」們捐出善款,才是主要目的。而這樣的晚會也在每年固定上演。

雖然整部片主講的是這個展覽(China: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中國;鏡花水月),但其中也穿插了一些Andrew Bolton及Anna Wintour的故事線,還有眾多服裝設計師對於展覽的想法,最為人知的香奈兒老佛爺(Karl Lagerfeld)、約翰·加利亞諾(John Galliano)等名人。

自從《穿著parda的惡魔》後,我開始注意時尚產業的流動,以往對這類的電影並沒有特別愛好,雖然《parda》一劇並不是紀錄片,比較像是喜劇電影,但也成功的讓時尚圈、服飾設計業、媒體,這些產業形象從幕後帶到幕前.發掘那些我們從沒看過的工作型態。由此劇後,我們可以從相關類似的電影去挖掘時尚產業,《穿著parda的惡魔》(The Devil Wears Prada) 、《香奈兒》(Coco Chanel)、《時尚大帝》Lagerfeld Confidential 、《時尚惡魔的聖經》(The September Issue)、《時尚大師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瘋狂的愛L`Amour Fou》YSL(Yves saint Laurent)、《巴黎聖羅蘭》(Saint Laurent)…等等。這麼多電影都是在描寫時尚產業。

如果想看Anna Wintour的人,我會建議看《時尚惡魔的聖經》(The September Issue),但不推薦想要了解Anna wintour工作的人看《時尚惡魔的盛宴》,因為這部片雖然有Anna wintour,但多半是紀錄籌備展覽的過程,並非以Anna winrtour的角度去描述。

回歸正題,會被《The First Monday in May》給吸引到的原因,是因為看見(上圖)的封面,才被吸引住的。我好奇為什麼照片中的男人會如此的對一條裙子著迷,才吸引我買票的。整體來說,有五分之二~三的電影片段都給明星、絢麗的晚會、無趣、沒有意義的對談給包覆,你無法從對談中得到甚麼想法,就是普通的牢騷。

但你不得不佩服的是,明明聽起來使用八個月的時間籌辦一場大展,聽起來時間好像非常充裕,但其實一點都不夠!需要準備的時間、物品及緩衝時間,一分一秒都分不出去,很多準備工作甚至堵到開展前一周還沒用好。如anna wintour所說的,若不快狠準的做完每件事情、去決定,那會浪費很多時間在上面。

但此部片還是以Andrew Bolton的背景去描繪,有講述到一部分的童年,他略過了龐克時期,當他開始接觸時尚產業時,正是新浪漫主義蓬勃的開始,拋棄了線條、平衡及比例等基本要素,讓服裝穿出「個性」來,嬉皮、幽默、典雅的方式來呈現衣服,模糊性別的傳誦下,他們更在意的是個性的凸顯。

讓Andrew Bolton並不拘泥於老舊、迂腐的思想要件中,也因為這樣令他在博物館內的工作顯得相當困難。因為守舊派的高層認為能存放在博物館內的物品、真跡、手稿及展品必須要有他一定的代表性及時間才能顯得他珍藏的價值。但「時尚」並不是一件因為時間而演進的東西,它像是一場潮流,代表一群正在當時文化潮流中的一種形式,一種演繹的方式,但也代表著設計者的思想價值。

透過展覽,我們能看見Andrew Bolton想要呈現的他認為「東西方結合」的方式,以西方的服裝設計師去呈現東方的美感,當然也有中國設計師展出自行設計的服裝,(上圖)Rihanna穿著的黃色長袍正是中國設計師郭培耗費兩年時光所縫製的。郭培也是這次展覽四十多位設計師其中之一。

但Andrew Bolton在很多方面仍無法具象化「中國文化」,因此請到了導演王家衛來做藝術指導,有很多概念都取自於王家衛的藝術電影,如《花樣年華》中張曼玉的旗袍、姿態,《上海特快車》的取景,另用三、四十年代間最具中國神秘色彩的演員黃柳雙(上圖)作為代表性人物。Andrew Bolton想要的是,西方能看見多一點的東方色彩,並不是指保守的那塊,而是較神秘、危險、女性主義高漲的樣貌。

整體而言,這部紀錄片並沒有拍攝展覽的全貌,但可以看見一個策展人的辛酸血淚及工作態度,Andrew Bolton在成功的舉辦fashion designer Alexander McQueen後就被此展給束縛住,他必須前進。讓別人看見更多不同的藝術與時尚的結合,服裝的代表性以及設計師的理念,利用不同的服飾傳達各個設計師世代想要「訴」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