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評論(2016-2017)

《電影》The Lobster/單身動物園:嘲諷不完美的單身主義或是相信愛情的誓死相隨?

The lobster

導  演:Yorgos Lanthimos
演  員:Colin FarrellRachel Weisz
IMDB:The Lobster

在反烏托邦的不久的未來,根據城鎮的規定,單身的人必須要被逮捕並移送到酒店內。在那裡,他們必須要在45天之內找到一個匹配的伴侶。如果失敗了,那麼他們將被轉化為他們選擇想要轉化成的動物,並被釋放到森林中。一個絕望的男人從酒店逃去了森林,來到了孤獨者居住的地方,在那裡,他戀愛了,但卻又違反了孤獨者的規則……

The lobster劇情/劇透/劇評

其實這部片的男主角、女主角,配角等等,一個名字你都不需要記得。你只要記得他們樣貌,他們對待愛情的態度。這是一部極為荒誕的黑色喜劇,但你不會在裡面找到任何笑點,此片大部分都是用嚴肅、冷淡的對談完成,以正經的、毫無情緒的口白敘述了大部分的無法令人接受的觀點,壓抑、沉重且強勢的逼迫你在不自由的制度下找到自己生存的方法,諷刺所有的人在愛情這場遊戲中都是輸家。

先講到開場被婦人殺死的那頭驢。為什麼電影開演不到一分鐘,就有一隻驢馬上領便當,而且這名婦人還千里迢迢到跑到荒郊野外就為了殺這頭驢?因為,這名驢以前的身分是一個人,而且與婦人結下了不小的仇恨。為什麼人會變成驢呢?

電影的開場就給了觀眾一個問號,但這個問題沒有持續太久,隨著男主角因喪妻變回單身,他必須因極端的婚姻制度而入住酒店,在45天內找尋到適合的伴侶,否則就必須變成一種動物。而入住酒店無法再穿著你在以前生活中所熟悉個人物品,包含衣物、手錶、鞋子都是,酒店會提供入住者需要的一切物品。

 

酒店女僕:「shoe size? please.」(鞋碼是)

男主角:「44 and a half.」(44.5號)

酒店女僕:「44 or 45 ? there’s no half size」(44還是45號?這裡沒有半碼。)(淡定

 

入住不到一天後,伴侶的反意詞:獨身。就出現了因不想變成動物、也不想挑選伴侶、覺得一個人過得比兩個人更好的這些:獨身者。他們逃出酒店,成為入住者的追捕對像,而每抓到一個獨身者,這些在酒店入住的人就多一天的機會可以找尋伴侶。

 

酒店經理不久後就找上門來,詢問了男主角,若是不幸沒在期限內找尋到伴侶,必須要成為一種動物,你會想成為甚麼?

男主角:「A lobster. 」(龍蝦)

酒店經理:「Why a lobster? 」(為什麼是龍蝦?)

男主角:「Because lobster can live one handred years, and blue blood like aristocrat, and stay fertile all their life. 」(因為龍蝦可以活一百多年,其藍色血液有著貴族的氣息,而且終生保持生育能力…)

酒店經理:「The first thing most people think of is a dog. 」(大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是狗)

酒店經理:「…..which is why the world is full of dogs. 」(這就是為什麼滿世界都是狗)

 

為什麼男主角選擇龍蝦?
因為龍蝦在自然界中是典型的一夫一妻制,電影片名也是取為龍蝦,強調在這個世界中你們必須找到另外那一半。

後者酒店經理說大部分的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是狗,也是在嘲諷狗是最容易找到伴侶的,因為不論狗的品種、外型如何,都能容易相配且習性也相同。入住不到一天的男主角也接受了菜鳥才有的儀式,使用手銬將一隻手反綁在背後,令他無法行動自如,無法順利的更衣、刷牙,令男主角體會沒有另一隻手/另外一半的感受。

菜鳥必要在新手村時組團打怪,所以男主角也在入住的同一天認識了其他兩個朋友。一個口齒不清哥、一個喪失妻子的中年男子、一個瘸子,好個個性鮮明的組對。John也是喪妻了,所以才被迫入住酒店,他的前妻也是瘸腳、John也是瘸腳,兩人非常深愛彼此。此後,John就一直找尋瘸腳的女子,但因為這個特殊的標誌性過於鮮少,並不適合拿來當作「共通性」,很多人在找尋伴侶時都會以共通性作為第一要點。

 

在舞會上演唱的歌曲是
Marc Almond & Gene Pitney – Something`s Gotten Hold Of My Heart

歌詞:「Changing the grey, Changing a blue, Scarlet for me & scarlet for you」

(柔情抓住我雙手,引領我的靈魂到至美之地,柔情佔據我的夜晚,在我夢裏有個如此耀眼的色彩,改變了以往,重新帶來一個絢爛的境界,纏綿我心,纏綿你心……)

歌名:Από μέσα πεθαμένος – Δανάη

(部分歌詞:有天早上你問我,生活是甚麼?我對你說,對有些人來說生活是酒,對有些人來說,生活是榮耀,對有些人來說,生活是為了榮耀。但對我來說,你才是我生活的意義。)

 

不算愉快的舞會過後,接踵而來的就是第一次的獵捕行動:追捕單身者,這首是在樹林裡追捕時用的法國配樂曲調非常優美和野蠻的獵捕行動有著天壤之別,導演還特別用了慢take的方式呈現優雅的暴力,極為諷刺。在樹林裡,冷漠女大占鋒頭,明明可以使用麻醉針麻醉獨身者,但她卻是撲上去將獨身者打到神智不清、嘴角流血。對於冷漠女來說,酒店、愛情,這些都不重要,她無法對任何事情感到興趣,殺戮成為了她唯一的信仰,從殺戮的過程中感受自己的情緒。

Robert過不久就因自慰而被處罰,酒店為了保持入住者能夠在入住期間找尋伴侶必須要讓入住者對「性」時時保持著衝動(而自慰又會被處罰),所以他們只能找尋「伴侶」來解決,用「生理因素」影響入住者趕快找伴侶。而女性方面則是用荒謬的舞台劇來表達女性最需要伴侶的原因:「安全感」。(他們表演了單身女性走在路上會被強暴,而帶著男性一起走就可以免於被強暴的風險)用強烈且嚴肅、不苟言笑的方式暗示入住者,入住的時間不多,希望大家可以積極找尋伴侶。(台詞:所有的標靶都是單人,而不是雙人,這一定不是巧合。)第一、二次「獵捕」後,John變了。害怕自己變成動物,害怕自己理智,開始專注於找尋適合的伴侶,但酒店內並沒有與他擁有「共通性」的女子。沒有?那就自己製造一個吧!

他為了要和鼻血女湊成一對,撞桌子、撞牆也要讓鼻血莫名流下,為了能和鼻血女有「共通性」而做了這個決定。(強烈懷疑Ben Whishaw拍了這片再去拍The Danish Girl難怪一臉受會變成攻,急得要把Eddie Redmayne推倒。)鼻血女的朋友因為選擇做自己,相信真愛,寧願變成動物也不願意虛偽的活著。她在變成動物前,賞了鼻血女一巴掌,我想是因為鼻血女早就知道瘸子是假裝的,但也因為入住的時日不多了所以沒有揭穿對方)

瘸子偽裝自己後和鼻血女相處愉快(雖然他得時不時的製造流鼻血的方法),男主也選了冷漠女做伴侶,拼命的偽裝自己非常冷漠,卻在冷漠女殘暴的殺死哥哥時面具瓦解。狂怒下的冷漠女追著男主,卻被男主和女僕連手給弄昏了變成動物。而男主也順利逃出酒店,遇上了獨身者們。

事實上我覺得很諷刺的是,明明身為「獨身者」卻「群聚」在一起,受獨身者領導的訓練、利用、管控,甚至連一切行為都加以管控。這部片的族群就只有兩種,一種是有伴侶的、一種是獨身,非黑即白,毫無灰色地帶。明明已經脫離像似監獄的酒店,卻又入了一個無邊無際的牢籠。

男主闖入了鼻血情侶的船上,告訴鼻血女,John的鼻血都是假像,不過是為了不要變成動物而做的欺騙。而獨身領導者帶領獨身者闖入了酒店經理的房間,表面完美的夫妻倆,在愛情是否也一樣鶼鰈情深?獨身領導者命經理丈夫只要殺了酒店經理即可獲釋、活下來。結果經理丈夫毫不猶豫的直接扣下板機,卻是空包彈。

 

看似完美無缺的愛情,只有形式,沒有真愛。
充斥了謊言的愛情,全是破綻。

 

說到獨身主義領導者,我更覺得她是獨裁者,就像酒店經理一樣,各自擁有自己的烏托邦。在幫助獨身者找到棲所後,卻因要給長輩交代而「欺騙」雙親自己已婚、事業有成的假像。利用自己的私欲讓獨身者替他完成這樣的假像後,又壓榨獨身者的行為。後發現男女主互相喜愛後,把女主弄瞎、甚至讓男主躺在墳墓中想像死亡的樣子,都是她(獨裁者)的私刑。
她將女主用瞎,我想也代表她認為愛情都是盲目的,既然女主已經盲目,也用不到眼睛了。她甚至利用女僕替她擋刀(即使女僕在酒店裡做了這麼久的內應,還替整棟的入住者磨PP…),只要沒有利用價值以後她就會踢到一邊,只會求自己爽快。當然後來她也遭到了應有的逞罰,被男主五花大綁丟到男主的墳墓內,受到野狗的虎視眈眈(甚至還是兩隻呢)。

男女主會開始愛上對方,都是有著同一種共通性:「近視」,有同一種共通性,人們才會交往長久,那是戀愛的必然,就像兩條平行線因此有了一個交會點一樣。但,獨身領導者將女主的眼睛弄瞎後,這段愛情還能繼續嗎?

 

兩人沿路逃回了城市,坐在咖啡廳內下了這個決定,若要讓彼此有一樣的共通性,男主必須瞎眼,兩人才能在一起。但結局卻停在久沒有回位,Rachel Weisz單獨坐在咖啡廳椅等待就黑幕了….。

因為太過陰鬱壓抑、黑暗且荒謬的風格,讓這部電影沉陷在人性的嘲弄上,各個地方都充斥「愛的聲音」,支持多元成家、支持接納各式種族,卻沒有人覺得支持單身、讚誦單身,社會的各種輿論都是「女人年過35歲,還沒成家是否是有問題?」、「男人離異後是否會再尋第二個春天」,到了新年更別說那些老套的問候「你交女朋友了沒阿?」、「甚麼時候結婚阿?」、「打算生幾個小孩阿?」的問題揮之不去。但從沒有人告訴你「單身很好阿,只要你快樂,是不是單身也沒有這麼重要吧。」

 

話題扯遠了,《The Lobster》的開放式結局,

讓我在看完四小時內迅速的想把文章趕完(上次令我睡不著的開放式結局電影是《 Inception》),不然會睡不著。

 

我的幾個想法:
一、我覺得Rachel Weisz並沒有真的瞎了,在醫院時雖然看似麻醉了沒動,但其實只是掙扎。她也許和醫生達成了協議使她並沒有瞎,且藉故測試男主是否真的愛她。
二、男主在女主瞎了以後,曾問女主血型、喜歡的果實、會不會彈鋼琴、德語等等問題,只為了找尋兩人之間的「共通性」,但女主角連學德語都不想學。如果在戀愛中,沒有找尋一樣的共通性是否就無法繼續下去?我想女主是深知這點的,因此才沒有否決令男主眼瞎這個決定。
三、女主在使用平淡、艱澀的口氣敘述男主角的故事時,情緒感覺不到任何起伏,我可以想像也許這是男主角離開她以後,女主角才寫下的。

 

男主角遲遲沒有在片尾出現,有幾種可能:
一、真把自己戳瞎了,因此一時半刻(大概好幾天)都回不到位置上了吧。
二、沒瞎,回到了酒店,讓自己變成了動物,任命做龍蝦。
三、沒瞎,離開女主、也沒逃回酒店,擁抱獨立且自由的生活

 

不論你是堅持獨身的人,還是無法單身的戀愛狂熱者都好,千萬不要在他人的慫恿下(也是電影極為荒謬的烏托邦設定中)去隨意抉擇你的伴侶,除了有一定的風險(男主的哥哥被殘殺)、沒有愛情的基礎會導致無法設想的後果發生。(畢竟要是那把槍真有子彈,酒店經理馬上就會領便當了。)

 

這部電影嘲弄了所有人,不管你是單身、有伴侶的、保持單身主義的、身在戀愛中卻盲目的人,都已中槍。